2020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2021年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根據明確的時間表,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何為“碳達峰”和“碳中和”?
“碳達峰”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兩會熱詞之一“碳達峰”和“碳中和”
隨著2021全國兩會的到來,“碳達峰”和“碳中和”再次成為社會熱點。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直接方式是減少碳排放。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COP21)上,各國通過《巴黎協定》,旨在通過國際合作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限制全球氣溫升幅,我國也是締約國之一。減少碳排放的一個關鍵節點就是碳中和,即通過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去除量(包括碳匯、捕獲和埋存)或完全消除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凈二氧化碳零排放。
2021年全國“兩會”的召開,“碳達峰、碳中和”無疑將成為熱詞之一。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定調2021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今年重點任務。“碳達峰”“碳中和”在兩會頻頻亮相,進一步表明了全社會推動實現綠色發展的積極行動,彰顯了合力共建美麗中國的信心決心。
“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意在約束碳排放強度,本質上更是能源轉型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聚焦能源轉型升級,許多代表委員將目光聚焦在了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和能源技術創新等方面,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言獻策、共商大計。
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碳排放監測乘時乘勢
“碳中和”指透過使用低碳排技術或是碳補償的方法,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監測比大氣質量監測中的二氧化碳監測更加復雜,涉及碳排放和碳匯等多方面內容。碳排放的監測也不止監測二氧化碳,還需要注意其它溫室氣體,此外還需要計算使用的電力熱力等能源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碳匯的計算更為復雜,包括碳庫本身的計量監測、肥料等溫室氣體排放源的計量監測、交通工具等溫室氣體泄漏源的計量監測……
無論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推動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還是計算碳排放和碳補償,都需要利用碳排放統計監測系統,相關監測儀器設備發展前景可期。
另外,小編了解到,2021年1月,全國首個《火力發電企業二氧化碳排放在線監測技術要求》發布,為通過直接監測法監測碳排放提供了相關的標準依據,填補了我國碳排放在線監測領域相關標準的空白,也為未來相關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