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光伏+儲能”成本的持續下降,使得越來越多的公用事業公司開始將電池儲能系統添加到他們的發電組合中。據相關研究報告分析指出,自2012年以來,電池儲能成本已下降76%,這使得“可再生能源+儲能”,特別是“光伏+儲能”成為一個經濟上可行的方案。2018年的531新政更是將“光儲結合”推向新的高潮。
光伏行業發展迅速
2007年以前,我國光伏市場處于示范階段,行業整體發展程度低;2012年,歐美對中國光伏行業啟動雙反政策,國務院于2013年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開啟我國光伏補貼時代,2013年實現累計裝機16GW;在補貼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光伏產業技術快速發展,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不斷下調,,實現累計裝機130GW,當年新增裝機53GW。
2018年開始,由于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以及光伏補貼缺口的出現,度電補貼開始下調,531新政的到來加速了行業洗牌和技術降本進程,2018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174GW,新增裝機44GW,在全球110GW的新增裝機中占比40%,冠居全球。
能源消納亟待解決
然而,一方面我國新能源裝機容量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市場化機制的缺失使得新能源消納成為新的問題。2018年12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的《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并對風電、光伏、水電、核電提出對應的消納目標。為緩解清潔能源消納問題,本次通知提出重點考慮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的保障性收購,保障工作視電源類型、區域差異而定。
“531”新政發布,光儲結合成為新的熱點
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不僅收緊了光伏的補貼標準和指標,還明確了未來光伏產業發展的兩大基調,即評價上網和無補貼。
該項通知的出臺,是環節光伏產業當前面臨的補貼缺口和棄光限電等突出矛盾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動光伏產業從規模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但無疑也給光伏產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和重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光伏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儲能,并將光儲結合作為未來光伏走向市場化的出路之一。
2018年光儲累計裝機規模達259.6MV
光儲結合是光伏走向市場化的出路之一,目前,協鑫新能源、華能集團、魯能集團、黃河水電等不少市場參與者已經在積極部署光儲項目。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的、與光伏相配套的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達到了259.6MW,占中國儲能投運項目總規模的25.7%。2018年的光儲項目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41.4%,其原因在于黃河水電、魯能集團、協合新能源等新能源企業對儲能的理解和認識逐步加深,同時對儲能為光伏電站帶來的價值進一步認同,進而在集中式光伏電站中部署儲能項目的力度增大。
棄光現象得到改善
政府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棄光現象得到有效改善。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我國棄光率呈波動下降的趨勢。棄光率從2016..季度的13.84%高位,波動下降,至2018年第三季度,棄光率已經降至的2.87%。